瓦伦西亚气候特点及发展过程图

朋友们好,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瓦伦西亚气候特点及发展过程图展开,同时会为您解答与相关的常见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下面进入正题!

本文目录

  1. 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华沙气候特征呈现什么规律
  2. 伊比利亚半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3. 西班牙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

瓦伦西亚,这座位于西班牙东部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和悠久的发展历史而闻名于世。在这片被阳光眷顾的土地上,瓦伦西亚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更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现代都市。本文将从瓦伦西亚的气候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城市风貌三个方面,展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地中海气候:瓦伦西亚的气候特点

瓦伦西亚地处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景观。

1. 温和的冬季:瓦伦西亚的冬季气温较为宜人,平均气温在5℃至15℃之间,偶尔会有短暂的降雨。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冬季成为游客前往瓦伦西亚的最佳时节。

2. 炎热的夏季:夏季是瓦伦西亚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平均气温在25℃至35℃之间。此时,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地中海沿岸的沙滩和阳光。

3. 适中的降雨量:瓦伦西亚的降雨量适中,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降雨量较少。这种降雨分布使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盛。

二、发展历程:瓦伦西亚的历史传承

瓦伦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瓦伦西亚经历了多次变迁,逐渐形成了今日的城市风貌。

1.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人开始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并逐步将瓦伦西亚建设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

2.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瓦伦西亚成为摩尔人统治下的一个重要城市,摩尔文化在这里得以繁荣发展。

3. 现代时期:16世纪,西班牙王室开始对瓦伦西亚进行重建和扩张,使其成为西班牙最重要的港口之一。19世纪末,瓦伦西亚迎来了工业革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

三、城市风貌:地中海气候下的瓦伦西亚

地中海气候为瓦伦西亚的城市风貌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以下将从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建筑风格:瓦伦西亚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摩尔、古罗马、文艺复兴等多种元素。其中,摩尔式建筑最为典型,如著名的阿尔汗布拉宫。

2. 艺术氛围:瓦伦西亚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如巴洛克风格的瓦伦西亚大教堂、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圣家族教堂等。

3. 自然景观:地中海气候下的瓦伦西亚,拥有美丽的海滩、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其中,阿尔特阿河、胡安·安东尼奥·巴布罗海滩等景观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瓦伦西亚,这座地中海沿岸的璀璨城市明珠,以其独特的气候特点、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城市风貌,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地中海的浪漫风情,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言:“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的珍珠,闪耀着地中海的阳光。”

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华沙气候特征呈现什么规律

1、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华沙

前两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伯明翰更显著一些;后两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华沙更显著

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华沙气候特征呈海洋性向大陆性过度的规律

2、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哈萨克斯坦的卡沙林斯克气候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不同点是由于莫斯科纬度较高,所以冬季更加漫长,卡沙林斯克纬度较低,夏季气温更高。

3、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美国芝加哥气候的相同点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希望对你有帮助。

伊比利亚半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地理 地形

​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平均海拔600米,占半岛面积的60%。穆拉森山海拔3.478千米,为半岛最高峰。有杜罗河、特茹河、瓜迪亚纳河和埃布罗河等。地质基础为海西褶皱地块。梅塞塔高原占半岛面积一半以上,平均海拔610米。断块山地东西横穿高原,将南北分为两大盆地。高原东高西低,南部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半岛的最高点。由于山脉阻挡,海洋影响较难深入内陆。但夏季阳光辐射值大,是欧洲阳光充沛的地区之一。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半岛约有1800条河流,最长的河流为塔霍河。有杜罗河、特茹河、瓜迪亚纳河和埃布罗河等。有色金属矿藏较丰富,能源矿藏较贫乏。葡萄牙沿岸中部盛产葡萄。与义大利等国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希腊等国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并称为欧洲三大半岛。

气候

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历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伊比利亚半岛的较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在半岛西南部沿岸地区建立的殖民地。在布匿战争时期,这里是迦太基的领地,同时也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所率领的远征军的前进基地。迦太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失败,这块领地被并入罗马共和国,成为罗马行省之一。

伊比利亚半岛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当中,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为来自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所占领,身为当地土著的基督教民族处于被压迫状态,仅有半岛西北部沿海地区为基督徒所据有。中世纪后期,摩尔人的势力日渐衰落,半岛北部的基督徒逐渐收复失土,公元1385年,葡萄牙王国的疆域大致形成;公元1480年,西班牙王国正式建立;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穆斯林势力被彻底驱逐出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伊比利亚半岛两国的光复运动与国家统一。

公元8世纪初,从北非过来的阿拉伯人用了大约4年的时间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此后的数个世纪里,阿拉伯人以他们特有的智慧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带阿拉伯化的西班牙文明。使西班牙在2个世纪之内都是西欧的文化中心。

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后,不愿接受这些伊斯兰教统治的西班牙人退缩到北部山区,那里出现了一些抵抗中心,由此开始了持续7个多世纪的光复运动,但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11~13世纪。这场斗争,在西班牙人看来,是基督教反击伊斯兰教侵犯的一部分,所以,反抗阿拉伯人同志的武装也被看成是罗马教皇号召组织的十字军的一部分。

10世纪和11世纪时,在伊比利亚西北部出现了莱昂和卡斯提尔两个抵抗中心。鉴于西班牙人的复国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约两万北非的柏柏尔人在伊本·优素福率领下于1086年来到西班牙,支援这里的阿拉伯人。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六世率领的军队大败,据说他只带了300人死里逃生,而这些柏柏尔人的军队则把4万多个首级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北非。但卡斯提尔人没有灰心。1212年,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八世在各抵抗中心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十字军的支持下,统率联军于柏柏尔人在托罗萨地方进行决战,大获全胜,柏柏尔人被杀16万余人。1230年,卡斯提尔和莱昂王国合并,统称为卡斯提尔王国,是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中心,拥有最强大的一支反抗武装。1236年,他们攻克阿拉伯人的首都科尔多瓦,光复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伊比利亚半岛

在伊比利亚的东北部则形成了反抗阿拉伯人的另一个中心――阿拉贡王国,该王国的正式形成是在1137年,由当地几个抵抗中心合并而成。在半岛的西南部,则形成了葡萄牙王国,它先是依附于卡斯提尔,1143年后成为独立王国。

在整个光复战争中,西班牙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族英雄罗德里戈·迪亚士(约1043~1099),他成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称为"熙德"(斗士的首领)。他的主要功劳是1094年攻占瓦伦西亚,并坚守住这座城市。后来他的事迹被人编为长诗《熙德之歌》,是中世纪西欧最重要的几部长篇史诗之一。近代以来,这部长诗也成了衍生其他文学作品的素材,如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作家高乃依就创作了悲剧《熙德》,歌颂理智对情欲、义务对感情的胜利。

经过11~13世纪的激战后,西班牙人的胜局已定,但离光复全部领土仍需时日。科尔多瓦失守后,阿拉伯人逃到半岛东南部的格拉纳达,又在那里坚守了250多年。他们在这群山环抱、江河贯流、田园如茵的弹丸之地,在这势单力薄的偏安环境中,再次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胜利在望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还无暇顾及这一类文化的创造,他们在复国的同时处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不经历这个过程,日后他们就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探险和殖民活动,也就不能建立起庞大的帝国,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光是一个驱逐外敌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民族内部冲突、使内部各种政治势力达到相对集中和统一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点,往往要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和流血斗争。

近代西欧各国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期,主要表现为国王和大贵族的冲突。葡萄牙独立后不久,即在13世纪初就发生了内战,主要是国王想加强中央 *** 权力而引起于大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冲突。此后,葡萄牙不仅多次发生与卡斯提的战争和新的内战,还爆发国两次"革命",即所谓的1245~1247年的革命、1383~1385年的革命。葡萄牙史学家认为,这些革命都带有国王与"人民"(城市市民和农民)合作打击闹分裂的权贵的性质,结果使中下层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这对商人特别有利。1383~1385年的革命是与卡斯提的战争一起进行的。在这场战争加革命中,世袭大贵族站在卡斯提一方,市民和一些精通罗马法的知识分子站在 *** 一边,卡斯提的干涉军失败了。于是,有钱的"资产阶级"(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是习惯上一种比较简单方便的称呼,一般是指当时的大商人。一般说来,这是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最多也是一些倾向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商人)和法学家在新建立的王朝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资产阶级"关心和平和扩大贸易,法学家则关心加强国王权威。一个集权的中央 *** 至此终于建立起来了,没有这样一个 *** ,没有这些商人和法学家的努力,小小的葡萄牙此后要发展成一个帝国是不可能的。当然,只靠这些商人和法学家也是不行的,未来的扩张和加强帝国,还是要靠那些权利受到一定抑制的贵族的支持和领导。但这里我们必须看到,西欧中世纪后期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商人及其相关的知识分子这是取得了可以与传统的统治阶级相抗衡的权利。

光复运动的另两个主要中心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王国也不平静,它们同样面临加强中央权力的问题,同样面临大贵族闹独立,同时还有农民反抗封建捐税的起义。为了强化中央权力和集中统治,两个王国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这是通过联姻来实现的。1469年阿拉贡的王子斐迪南与卡斯提女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10年后,他们先后继承了各自王国的王位,这样1469年两个国家正式合并,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不久,统一后的西班牙开始向偏安一隅的阿拉伯人发起总攻。1492年1月,格拉那大的摩尔人献出城池投降,光复运动至此结束。

伊莎贝拉是位颇会玩弄权术的女王。据说她金发碧眼,是个典型的美人,但不是那种风情柔和之辈,而是爱好体育、健壮有力之人。理论上她是协组丈夫治理国家,但无比傲慢,固执己见,又善于掩饰,常常装出天真烂漫的样子裁断大小事务。特别是她的宗教狂热,使西班牙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她大肆利用宗教裁判所来镇压"异端",制造了大量冤案。仅1498年前的17年中,被处以火刑的就有8800人,被判有罪的达10万人以上。这里所说的"异端",指的是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居民,如犹太教、留在西班牙而被迫改宗天主教的摩尔人(被称为"摩里斯科人"),也就是那些对基督教信仰解释与罗马天主教的官方规定有出入的人。不过后者是少数,当时的异端主要还有那些在宗教实践上与教堂规定的一套不一致的人,大部分是走火入魔的乡村妇女,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异端"是被诬告造成的。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镇压政策虽暂时有助于政权的巩固,但其消极面及其明显。比如, *** 命令犹太人在3个月内离开西班牙,许多医生、科学家、哲学家、商人、高级手工艺人在犹太教士的带领下离开了这个国家。这些离开西班牙的犹太人的后裔今天已有200万,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

当然,对这时期西班牙的君主来说,这些消极现象并不像后来看来那么严重。在他们眼里,最有意义的是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这是向外扩张、建立帝国的先决条件。伊比利亚半岛上这两个国家在近代西欧的扩张中走在前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反侵略斗争中较早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强大的中央集权 *** 。

同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西美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 *** 参加的联合 *** 。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语言

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有以下官方语言:

1、安道尔:

加泰罗尼亚语

2、直布罗陀:

英语

3、葡萄牙:

葡萄牙语

阿斯图里亚斯语(官方承认)

4、西班牙:

巴斯克语

西班牙语

加泰罗尼亚语(在瓦伦西亚地区又被称为瓦伦西亚语)

加里西亚语

阿斯图里亚斯语(官方承认)

Aranese(奥克语的变体;官方承认)

归属

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和英属直布罗陀,大部分为西班牙领土,西南角一小部分为葡萄牙领土。东北部庇里牛斯山北为法国。1492年以后的几百年当中,西班牙-葡萄牙边境,以及西班牙-法国边境,发生过多次小规模变迁,当今的边境线,基本上是由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认的。

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占据半岛大部地区

葡萄牙:西部

安道尔:庇里牛斯山脉里,夹在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内陆国家。

物产

铁、钨、锡、黄铁、汞和铀等矿藏丰富。工业有采矿、冶金、造船、纺织等部门。农产以小麦、玉米、油橄榄、葡萄等为主,多集中在有灌溉系统的沿海平原和河谷低地。中央高原多旱作谷物和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

旅游

伊比利亚半岛在欧洲西南部,有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西班牙是地中海地区海岸旅游的焦点,是世界的主要旅游伊比利亚半岛目的地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到西班牙的旅游者迅速增加,从1950年的300万人以下,增长到1992年的3964万人。旅游地高度集中于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和地中海岛屿,后者如巴利阿里群岛。伊比利亚半岛的大西洋海岸,旅游相对不太发达,葡萄牙近年来,每年接待800多万以上外国旅游者。半岛的大西洋海岸旅游地,集中于葡萄牙南部的阿尔加维。半岛上的内陆高原,尽管有许多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但气候只能吸引少量旅游者。西、葡两国在远离本土的大西洋中都有岛屿,这些岛屿位置均偏南,因而冬季温暖,可以吸引冬季度假的旅游者。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属葡萄牙,而加那利群岛属西班牙。

虽然西班牙和葡萄牙旅游业的规模大小相差悬殊,但两国有明显的相似性。它们的旅游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集中于范围不大的地区,两国的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几乎没有得到开发。两国都拥有敞开的大西洋海岸和丰富的内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潜力尚未完全发挥。两国的国内旅游市场还在向成熟程度发展,并且进展迅速。两国的出境旅游人数正在开始增加。

文化遗迹

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地中海盆地有大量史前文化遗迹。自从1879年西班牙桑坦德尔的阿尔塔米拉山洞的旧石器时代壁画被发现以来,在阿拉贡、加泰卢尼亚、瓦伦西亚、穆尔西亚、安达卢西亚及卡斯蒂利亚-拉曼却地区都发现了许多史前石器时代的岩画壁画,几乎分布在半个伊比利亚半岛,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遗产。

这些壁(岩)画一部分画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的是在洞窟的岩壁上。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富于变化,色彩多样,生动的再现了史前人类(从采集、猎食到种植、驯养)的生活景象及其艺术想像力。考古学家经过大量研究,按照艺术风格和时间的不同把这些壁画分成了三类:旧石器时代壁画、地中海沿岸壁画和简图式壁画。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

旧石器时代壁画指那些隐蔽于山洞深处,暗不见光的壁画,它们大约是公元前四万年到公元前一万年前的作品。这些壁画用色不一,主要有黑色、红色和赭色;画面没有人的形象,主题都是些自然界的动物,如牛、野牛、野猪、野马、鹿、熊等,有个体也有群体;这些形象不仅有明显的轮廓,整个画面都填充有颜色。另外,还有一些抽象的符号和人手的形象,不过至今仍不知它们代表什么。阿尔塔米拉岩洞就是旧石器时代壁画的著名代表,此外还见于埃尔卡斯蒂罗及法国的冯特德高枚等地。

至于地中海沿岸壁画,其考证年代约为公元前六千年到公元前四千年前,均在并不很深的洞穴内,光线较容易照到。画面多为单个或群体的动物,如鹿科动物、反刍动物等等,它们的侧面、角和蹄朝前。人的形象常出现在画中,还有很多狩猎、舞蹈、争斗、驯养、采蜜和种植等的景象。在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可以看到这些壁画,代表性的有考谷尔、巴尔托塔的岩洞。

简图式壁画约为公元前四千年到一千年前,即青铜时代晚期的遗迹。壁画的一部分似乎为地中海沿岸壁画的自然发展和简化,另一部分则是独自发展的一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画面形式常简单,有一些难以辨认。画面有四足动物和人类活动(甚至有拿弓箭的人)的场景,但典型的还是那些抽象的符号:点状的、枝状的、趾状的形象,不一而足。这些壁画简单却充满活力,有专家认为这是人类早期艺术抽象化的重要一步。

西班牙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

经济

【经济】 西是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80年代初,西开始实行紧缩、调整、改革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措施。以1986年加入欧共体为契机,经济发展出现高潮。90年代初,由于出现经济过热现象,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并陷入衰退。9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稳步增长。西于1998年5月成为首批加入欧元的国家之一。目前,西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06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9762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834欧元

经济增长率:3.9%。

货币名称:欧元

通货膨胀率:2.7%

失业率:8.7%

【资源】主要矿产储藏量:煤88亿吨,铁19亿吨,黄铁矿5亿吨,铜400万吨,锌190万吨,汞70万吨。森林总面积1437万公顷。

【工业】2005年工业产值2662.7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钢铁、汽车、水泥、采矿、建筑、纺织、化工、皮革、电力等行业。其中汽车生产量居世界第七,列韩国之后。2004年西汽车生产量297.8万量,汽车从业人员7.1万人,直、间接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1%,有18家汽车生产厂,汽车出口占西对外出口的1/4。近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1年2002年2003年

钢铁 1651 - -

汽车(万辆) 284.7 285.4 252.0

水泥 4051 4238.3 4422.5

(资料来源:2005年西班牙统计局报告)

【农渔业】2005年农业产值32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农业占地3331万公顷,其中已用地2517万公顷,可耕地1665万公顷。猪、羊、牛存栏数分别为2120万头、2000万头、600万头。近年西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1年2002年2003年

小麦501.9 679.5 629.0

大麦624.5 832.8 869.8

玉米493.6 448.7 433.9

稻米837 811 --

酸性水果531.7 570.1 --

葡萄酒(亿升)35.05 35.76 47.29

橄榄525.8 456.9 441.5

橄榄油102.1 88.3 83.7

(资料来源:2005年西国家统计局报告)

【服务业】 西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包括文教、卫生、商业、旅游、科研、社会保险、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尤以旅游和金融业较为发达。2005年西服务业产值6353.2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

【旅游业】 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2005年接待外国游客5560万人,较前年增长6%,净收入460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1%。全国共有各种旅馆17402家,床位约151万张,入住率53.58%。全国共有7751家旅行社。2004年就业人口122.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7.2%。著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

【交通运输】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2003年,主要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总长15661公里;客运旅客6.54亿人次,货运3230万吨。

公路:总长665637公里,其中国道24857公里,地方政府管理道路70270公里,其他类道路69457公里。客运旅客28.65亿人次,货运18亿吨。

水运:各类船舶118033艘;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为2350万人次和3.82亿吨。主要港口27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巴塞罗那、毕尔巴鄂、塔拉戈纳、阿尔赫西拉等。

空运:全国有机场47个。主要机场有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帕尔马·德马略卡机场和巴塞罗那机场。2003年,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为1.52亿人次和5.8亿吨。

(资料来源:2005年西班牙统计局报告)

【财政金融】 近几年西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1年2002年2003年

收入2591.16 2767.48 2560.31

支出2593.45 2765.07 2680.96

赤字2.29 2.41 -120.65

(资料来源:2005年西银行统计报告)

西财政收入主要靠直接税和间接税,私有化所得近年来也占据相当比重。2003年,财政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截至2005年底,西外债11373.22亿欧元,西外汇储备为146亿欧元。

西班牙主要银行:桑坦德中部西班牙美洲银行(Banco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americano),毕尔巴鄂比斯开对外银行集团(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和人民银行(Banco Popular)。

【对外贸易】2005年,西对外贸易增长8.86%,其中进口增长11%,出口增长4.5%。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3年2004年2005年

进口额1840.9 2071.2 2337.1

出口额1378.1 1464.5 1552.4

逆 差-462.8 -606.7 -784.7

(资料来源:2006年西班牙银行统计)

主要进口石油、工业原料、机械设备和消费品。主要出口汽车、钢材、化工产品、皮革制品、纺织品、葡萄酒和橄榄油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亚洲、拉美和美国。2004年西对欧盟的进、出口额分别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64.6%和73.9%,对亚洲进、出口额分别占14.6%和5.5%,对美进、出口额分别占3.6%和4%。

【直接投资】2003年,西在境外直接投资为243.41亿欧元,比上年减少了41.61%。主要投资部门有交通、电信、能源、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主要投资地区为拉丁美洲。2005年,西实际引资为166.18亿欧元。

【人民生活】 近年来,西政府福利开支不断增加。职工均可享受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负担30.8%,企业和个人承担69.2%。西男性平均寿命为77.2岁,女性为83.7岁。2004年西共有综合医院774所,19万名医生,平均每所医院有2034张病床,每万人有37张病床。每百人有62辆汽车。人均月工资2616.5美元。

(资料来源:2005年西国家统计局报告)

文化和民生

宗教:

西班牙自从罗马人统治时期开始就确立了天主教国家的地位。公元八世纪“再征服”战争将阿拉伯人赶出半岛之后,天主教完全控制了整个西班牙。中世纪西班牙 “宗教裁判所”横行整个欧洲,滥施酷刑,捕杀异端,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谈虎色变。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西班牙成为西欧各国的眼中钉。十八世纪以后,教会和世俗力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反教权运动日益高涨,教会势力逐渐衰败。但是,目前仍有百分之九十四的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其余也有新教徒、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

西班牙全境分十一个教区,其中托莱多教区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托莱多主教从哥特时期以来就是西班牙的红衣大主教。

天主教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西班牙人的日常生活中。像其他天主教徒一样,西班牙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是在教堂中度过的:出生后的洗礼,第一次领圣餐,婚礼和死后的葬礼。西班牙节日众多,有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子、每一种职业都有一个圣徒作为守护神。每到圣徒生日的时候,这个城市或者行业公会就要举行大弥撒和宗教游行。另外,每一个教徒也都有自己的守护神,不仅要过自己的生日,也要过圣徒的生日,称作 “Día del Santo”。西班牙人的名字大多取自圣徒,最常见的男女名字就是圣父圣母“何塞”和“玛丽亚”,而且不论男女,都经常把这两个名字连用。比如西班牙前任首相就叫“何塞·马利亚·阿斯纳尔”。

教育:

西班牙的教育一度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现在西班牙的教育体制主要分为学前教育、普及教育、学士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

2到3岁德的儿童可以自愿上幼儿园小班,4到5岁上大班。国家的幼儿园是免费的,义务普及教育(6~16岁)也是如此,并且交通和食堂也是免费的。普及教育的对象是6到14岁的儿童。初小三年,高小两年,初中三年。

小学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社会和自然体验、艺术表达、音乐和体育。

初中增加了人文与自然科学、外语和宗教等课程。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可以选择升入综合中学(高中,也称大学预科),也可以自谋职业。

综合中学主要有三大类的课程:一是文学,包括人文科学和古典语言;二是科学,重点是数学;三是有关农业、工业和其他方面的技术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自己选择分科学习,完成任何一个学科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士学位。在车间学校和行业之家两种形式的职业学校里,职业培训分专业理论和企业实践,职业培训也是免费的。在那里除了基础课以外,还可以学到工业绘图、管理学以及各种专业课程。

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大学和格拉纳达大学都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西班牙宪法中规定,大学社团有学习自由、教学自由和大学自治。自制大学可自定规章,选举学校领导机构,制定预算和人员编制,自主进行学位评定。

西班牙有三十所公里大学和四所由教会主办的私立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是西班牙最大的高等学府,其它著名大学还有马德里大学、萨拉曼卡大学、巴塞罗那中央大学等。

小学为6年,中学为4年,大学4~5年。2003年,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其中大部为公共部门的投资。

2004~2005学年学生总数8441616人,其中各级学校和学生情况:

学校(所) 学生(人)

学龄前教育3596 1419307

小学12272 2494598

特殊学校-- 29283

中学6276 1876322

预科-- 632154

专科-- 516504

大学 72 1473448

从事非高等教育的教师共562510人,其中公立学校教师411399人、私立学校151111人,高等教育共有师资86774人。

(资料来源:西班牙教育、科学部2004~05年统计报告)

西班牙社交礼仪

仪态礼仪

当地妇女有"扇语",如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部遮起来,意思是:我是爱你的,你喜欢我吗?若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则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妇女,如果不了解扇语,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见礼仪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姓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称父姓。

商务礼仪

西班牙人很重视信誉,总是尽可能地履行签订的合同,即便后来发现合同中有对他们不利的地方,他们也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如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能够善意地帮助他们,则会赢得西班牙人的尊重与友谊。西班牙人只有在参加斗牛比赛活动时才严守时间,但客人应当守时,即便对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责怪。

旅游礼仪

西班牙人性格开朗,热情,但容易激动,有时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他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西班牙人吃东西时,通常会礼貌地邀请周围的人与他分享,但这仅是一种礼仪上的表示,不要贸然接受,否则会被他们视为缺乏教养。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报刊155种,全国性杂志170种,销售量共420万。主要报纸平均日发行量:《国家报》,发行量46万份;《世界报》,31万份;《阿贝塞报》,28万份;《先锋报》,20万份;《加泰罗尼亚报》,17万份;《道理报》15万份。

主要通讯社:埃菲社,官方通讯社,1939年1月创办。另外还有私营的欧洲通讯社、罗戈斯通讯社。

广播电视总局统管电台、电视台。全国共有200多家电台,主要有西班牙国家广播电台和私营的西班牙广播公司、洲际电台、西班牙人民广播电台。

电视台:西班牙电视台为国营、全国性电视台,有两个频道。此外还有安达卢西亚、加泰罗尼亚、加里西亚、巴斯克和马德里等地方电视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频道、天线-3和电视5台3家私营电视台。1997年两家数码电视台开始运营。

饮食:种类因地而异,但是大多菜都要加橄榄油 。

自然地理

气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达1,500毫米。中部的马德里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干冷。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地区则为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较炎热干燥,降水以冬季为主,一年能保证有250天以上的阳光。

矿藏:汞储量占世界首位,并有煤、铁、铝土、钼、黄铁矿、石油等。森林面积广阔,有欧洲栓皮栎、橡、栗、杉等。盛产沙丁鱼和龙虾等。

位置: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线总长为7921公里,其中地中海海岸线长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线长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亚海海岸线长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583公里,北非两个飞地----休达和梅利亚的海岸线分别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岛的海岸线长9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境内高原和山地相间,全国平均海拔660米,全国35%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仅占11%,是欧洲地势最高国家之一。主要山脉北有坎塔布连、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为全国最高峰。

国界线:西班牙陆路边境线为2013公里,其中与法国、安道尔边境线为720公里,与葡萄牙边境线为1292公里,与直布罗陀边境线为1公里。

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部,与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位于北纬36度到44度、西经9度18分和东经3度19分之间,南北跨840公里,东西 1000公里。国土面积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说他们的国家形状像一块熟牛皮。西班牙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居第四位,相当于欧洲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半岛之外,西班牙的领土包括还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岛。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开湾,东北同法国和安道尔接壤,高耸的比利牛斯山把这几个国家分隔两边;东面和东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过只有14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便能达到非洲的摩洛哥;长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边的邻居。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班牙与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夺此地的主权。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三面环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线长约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费罗尔、蓬特维德拉和维哥等。卡塔赫纳是唯一地处地中海的天然港湾。东南部的海岸线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风景旖旎的海滩胜地闻名。西班牙著名的海湾有加的斯湾和瓦伦西亚湾。

西班牙不仅有美丽的海岸,还有巍峨的高山。在欧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国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耸立西班牙正中,约占全国面积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绝:北部是坎塔布连山脉,南部伫立着莫雷纳山,东部的伊比利亚山脉隔开中部高原与阿拉贡平原。高原西边那一面缓缓延伸,地势渐趋平坦,最后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驾车游览西班牙全境,不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地理区:

北部山区:这里有欧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脉,整个山脉绵延千里,景色如画。一年四季,无论山上山下,还是平原陆地,到处是一片翠绿。尤其是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山脉连绵,松涛茫茫,林海郁郁。

紧靠比利牛斯山脉的坎塔布连山脉,海拔达2000米以上,北临茫茫无边的比斯开湾,陆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许多宽广的河谷置于其间,湖水清澈如镜。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飞瀑,从高处倾泻而下,整日水雾弥漫,蔚为壮观。这里既是重要的软木产区,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区和工业区。

中央高原:位于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将梅塞塔高原分为北部旧卡斯蒂利亚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亚高原。在这块广袤无垠、山岭起伏的土地上,有着大片著名的橄榄树林和动物保护区。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一条条山间公路首尾相接,汽车有时在山间行驶大半天,好像还在原来的位置。

阿拉贡平原:阿拉贡平原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面的埃布罗河流域,是个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状平原。在古地质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内陆湖泊,后来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变成了干涸的陆地。阿拉贡平原常年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质肥沃,被称为富饶的“丰水宝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粮仓,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从东南部安达卢西亚到东北部加泰罗尼亚,长达1500公里。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天一色,游人如潮。南端安达卢西亚山脉中的穆拉萨山峻峭高耸,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最高点,号称西班牙“民族的脊梁”。这座山终年云烟袅袅,清风悠扬,是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安达卢西亚平原:位于莫莱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之间。这里一马平川,坦坦荡荡;瓜达尔基维尔河由西往东横贯整个平原,灌溉着千万亩良田。由于高耸的安达卢西亚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所以这里气候干燥,盛夏骄阳似火。

西班牙斗牛(corrida de toro)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

历史

简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儿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联邦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拉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联邦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著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著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遗产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在所有国家中名列第一。

科尔多瓦历史中心 格拉纳达的阿兰布拉宫和赫内拉利花园 布尔戈斯大教堂

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库里亚尔修道院 巴塞罗那的圭尔公园 圭尔宫和米拉大楼 阿尔塔米拉洞窟

塞哥维亚古镇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时期教区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镇

阿维拉古镇及城外教堂 特鲁埃尔的穆德哈尔式建筑 历史名城托莱多 加拉霍奈国家公园

卡塞雷斯古镇 塞维利亚大教堂 阿尔卡萨尔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古城萨拉曼卡 波布莱特修道院

梅里达考古遗迹 瓜达卢佩的圣 玛利亚皇家修道院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多尼纳国家公园

有城墙的昆卡城 巴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市场 拉斯马德拉斯 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和圣帕乌医院

圣米兰的尤索和苏索修道院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盆地岩画艺术 阿尔卡拉的埃纳雷斯堡大学和历史区

伊维萨岛景观 拉拉瓜纳的圣克利斯托瓦尔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 加泰罗尼的维尔德布伊罗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遗址 埃尔切的帕默拉尔 卢戈的罗马城墙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著合奏的úbeda和baeza

关于瓦伦西亚气候特点及发展过程图和的讲解到此结束,期待您的下一次访问!

Copyright© 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9030217号-1  地址:四川成都市天府大道南段1353号 邮编:610213 电话:028-81502443

投稿邮箱:高等院校:scgxxx@163.com  市州区县:scjyxx@163.com  基层学校:scpjxx@163.com